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欢迎您!N/A 返回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门户网站
代表风采

履职常绿温棚 浇灌致富之花

履职常绿温棚   浇灌致富之花

——记都兰县人大代表 王亭荣

香日德镇属柴达木河冲积性斜坡平原,水资源丰富、土壤富硒、光照丰富、昼夜温差大,适宜农作物生长,这使得香日德镇成为了海西州的“绿色司令部”“柴达木粮仓”,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,香日德镇就连续三次创造了春小麦单产全国纪录,将柴达木农业载入历史。都兰县人大代表王亭荣,多年来扎根“柴达木粮仓”,以赤诚的乡土情怀,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,带领当地群众同奔致富路,赢得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。
辛苦创业致富 不忘身边群众
早在1999年,王亭荣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号召下毅然作出创业的决定。仅凭一本《日光温室建设》和一个8米宽40米长的温室开启了自己增收致富的起点。在成功开创当地日光温室蔬菜越冬的先例后,2000年春天继续建起第二个同样大小的温室,从最早的菠菜和油菜各半棚,再到西红柿、黄瓜、辣椒取得成功并获得收益,使得王亭荣坚定了信心。2005年王亭荣流转本村土地36亩,自筹修建7米宽50米长的钢架小拱棚24个,并在镇上设立固定直销铺面。2010年王亭荣成立自己的品牌“都兰柴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”,以“做精做强、服务大众”为宗旨,本着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致富,参与就分红的原则,应用“基本工资加效益分红”模式,带领周边群众从事大棚蔬菜种植,带动群众就业。2015年合作社开始成员分红,至2022年收益人数累计达250余人次,累计成员分红286万元,累计支付劳务费2050余万元,真正做到了“做精做强、服务大众”的创业宗旨。

稳固群众收入振兴田间希望
现在王亭荣的合作社拥有耕地544亩,经营蔬菜品种36种,同时吸纳本地固定劳动力54人,季节性劳动力130人。多年的农业工作,让王亭荣意识到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,努力让年轻人进入农业工作,是自己作为致富带头人和人大代表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义务。王亭荣告诉记者,要让年轻人安下心来干农业,最基本的保障就是合作社主动为其购买五险一金,对此王亭荣为合作社财务人员和销售人员办理了五险一金。另一方面,科学有效的分配模式,能保证年轻人“有盼头、有奔头”。对此,王亭荣积极学习外省先进经验,引进“积分制”的分红模式,合作社每年以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,对劳动群众以“一天一积分”的考核模式给大家进行分红。“能者多劳、多劳多得”的劲头成为大家共同努力的奔头。五十岁的蔡大姐在合作社从事田间管理工作,2022年获得分红两万七千元,全年个人纯收入近六万元。四十七岁的任大哥夫妻俩在合作社从事批发销售工作,两口子2022年在合作社收入11.59万元。群众有了稳定收入,增强了致富信心。走入一排排温室大棚,棚中绿意盎然、菜品琳琅满目、菜苗藤蔓排列整齐,让记者不由自主地参与起采摘的快乐。

为农业发声为农民履职
当选人大代表以来,王亭荣时刻不忘自己是群众选出来的,针对身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合理诉求,王亭荣认真梳理归纳,形成有代表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,及时在县人代会上为群众发声,真正当好田间地头劳动群众的代言人。综合考虑农业生产事项,王亭荣2021年提出“土地整合的优化设计”方面的建议,目的是让“柴达木粮仓”多出地、出好地,便于机械化和耕地的使用率。2022年王亭荣提出了“香日德农场道路提升”方面的建议,道路提升后,沿途四个村的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收益。王亭荣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,在接下来的履职工作中,他将继续带领群众以生产优质蔬菜为目标,做优品牌、做强产业,同时依托大棚产业,增加采摘、农耕体验、民宿等项目,挖掘延长农业产业链,提高农业附加值,提供更多稳定的就业岗位,带动当地群众持续增收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秉承着对家乡的热爱,不忘初心、心系群众,王亭荣在乡村振兴一线与群众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时代风貌。

来源:青海人大杂志

上篇新闻: 紧握履职话筒 播好海西品牌——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大代表 武青兰

下篇新闻: 履职基层社区 构建石榴籽家园